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成果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依托国家一流学科,秉持钢铁强国、科教兴邦的使命,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回信精神,构建钢魂引领·四元共建·多维赋能的冶金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如下:
(1) 将钢铁信念、钢铁意志、钢铁品格、钢铁本领、钢铁情怀融入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钢魂精神引领冶金专业思政育人格局,培养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打造魏寿昆科技教育奖等高端育人品牌,举办冶金思政案例大赛,获评教育部思政示范课程和名师团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品公开课。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百个党建样板党支部等多项荣誉。
(2) 以前沿冶金专业、精英培养模式、冶金精品课程和一流师资队伍共同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四元共建”冶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养冶金行业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坚持冶金特色,新增储能、低碳智慧冶金和碳中和新兴专业,探索冶金大数据和数字孪生微专业。创新开展本硕六年贯通培养,推行工程硕博、钢铁脊梁等计划。重构“冶金+”本研贯通课程体系,获批国家和省部级课程6门,北京市精品教材3部,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教学团队,北京市级教学名师4人。
(3) 以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科教融通、国际培养四维协同驱动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构建“多维赋能”冶金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厚基础、重实践、强创新、宽视野复合型人才。建设冶金未来智慧学习中心,与钢铁企业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虚拟仿真平台、协同育人平台。主办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等权威赛事,90%以上本科生参与创新项目,20%以上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建设马来西亚冶金国际班,连续23届开展日本东北大学和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本科生整建制出国项目,全职外籍教师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经过成果建设和应用,毕业生64.3%到冶金重点企业一线岗位就业,培养宝武、首钢、鞍钢等冶金企业中高层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数百人,多位领军人才,其中青格勒、唐笑宇等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近十年培养数十位冶金高校教师,多位毕业生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张林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2篇Science。培养多位毕业生前往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剑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冶金材料院校深造,石昌民等多位优秀毕业生国外著名大学任教。本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中南大学和东北大学等全国近20所高校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解决问题:
(1)“钢魂精神”内涵挖掘还不系统,难以高质量引领冶金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
(2)冶金绿色智能化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全面,难以支撑行业重大转型升级对“冶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冶金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模式还不先进,难以匹配世界冶金材料教育科研中心的远景目标。

冶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