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应用情况及辐射效应

(一)一流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创建教育教学联盟,以冶金流程工程学原创理论为引领,共同推动国内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革新,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北京科技大学等参与项目的13所冶金高校冶金工程专业均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12所高校冶金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二)人才培养质量突出

近五年,覆盖7684名联盟高校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8%。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突出,近五年获创新创业奖528项,其中在“挑战杯”等“三大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2项,获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特等奖16项,以及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等。涌现一批优秀毕业生,如陈良,2018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2023年获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入选博新计划,2024年入职北科大任特聘副教授,以一作/通讯发表14篇SCI论文,含4篇ESI高影响力论文。  


图1 学生代表性成果

(三)师资水平跃升

开展师资能力提升行动,组织及参与专题培训350余次,开展教学讲座授课3750余次。建成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辽宁省教学名师”等获得者为代表的教师队伍;建设“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冶金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等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项目团队教师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40项,师资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图2 协同共建优秀师资队伍

(四)教学资源辐射全国

建设了“大国钢铁”“钢铁冶金学”“冶金流程工程学及智能制造”等国家级、省部级课程10门次,在智慧树等全国在线平台上线课程6门,累计选课7.1万余人次。配套出版教材11部(《冶金流程工程学基础教程》被17所高校采用),在《中国冶金教育》等期刊发表教学论文47篇。建设1个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整合35门优质课程实现高校间资源互通。

 

图3 建设一流课程辐射全国冶金高校学生

(五)国内外影响力显著

自成果启动,组织全国冶金流程工程学教学学术研讨会8次,组织参加全国高校冶金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14次,均有相关大会报告。相关举措和成果被新闻联播、人民网、世界金属导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成果已被上海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借鉴应用,其理念与方法由冶金工程辐射至化工、材料等相关专业,均对人才培养产生了显著的提升效果。在第14、16届中日双边研讨会、第10届中韩双边研讨会上,介绍项目成果经验,获得日本东北大学、韩国东亚大学等6所高校国际同行的好评。


图4 通过权威媒体与会议广泛传播项目举措和成果

图5 成果应用证明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