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

2004年,殷瑞钰院士创立“冶金流程工程学”理论,提出“微观基础-工序工艺-流程动态”三层冶金学框架,突破传统孤立工序思维,为冶金人才培养提供系统理论支撑。北京科技大学率先将“冶金流程工程学”设为必修课并启动课程改革,后为响应冶金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需求,联合其他12所冶金特色高校及钢铁研究总院,依托16项国家/省部级教改项目,系统性研究构建冶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1)建设冶金流程工程学引领的全新课程体系

以冶金流程工程学原创理论为指导,基于三层冶金学框架,打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工程实践”四阶课程体系。基础理论课夯实学科根基,专业知识课融入绿色智能技术,创新思维课以思政为引领,工程实践课强化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建设58门课程,配套出版教材11部,建成国家/省部级课程10门次,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交叉知识、全局思维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冶金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2)构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闭环育人新模式

构建 “双方向-四能力-四维度” 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闭环育人模式。系统构建以政策为引领、平台为支撑、组织为保障的产学研协同体系,从专业思政、校企合作、科教融合、动态评价 “四维度” 开展协同育人。建成2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省部级以上科教融合平台,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全链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近五年项目高校学生获科创竞赛奖励528项。

3)打造多校协同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生态

13所高校及钢铁研究总院联合组建教育教学联盟与虚拟教研室,创新多校协同机制。搭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mpeteaching.org.cn),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师资培训,组织全国会议8次,师资培训350余次,建成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教师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0项,形成良性的协同育人生态。

项目实施成效显著:13所高校冶金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五年,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8%;成果辐射全国,被9所高校的冶金、材料、化工专业深度应用推广;教学成果及实践经验获《新闻联播》、人民网等权威媒体报道,社会效益与示范价值巨大。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