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 行业推广成效:在钢铁领域实现广泛辐射与落地

    以解决企业级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钢铁行业卓越工程师跨学科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在钢铁行业领域获得全面推广,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该模式在鞍钢集团、首钢集团、河钢集团、马钢集团、包钢集团、酒钢集团、中天钢铁等大型钢铁公司实施,举办了42期相关研修班,培训人数2500余人。学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解决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问题,如首钢京唐高端复合型研修班学员董相娟获“2023年钢铁行业党员先锋称号”;学员韩承良研修成果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学员张金会在课题导师我校朱国明教授的指导下,开展“基于3#镀锌 FOEN 气刀气流稳定性改善的研究”课题,解决了冷轧2230镀锌3#线带钢外板暗斑缺陷严重制约着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种拓展的问题,把国外两大气刀厂商征服,迫使厂商大幅降价。2023年中天钢铁学员郑平获评“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学员陈荣浩课题研究成果“不同相区轧制和上冷床对含铌螺纹钢的影响”应用在生产上,吨钢成本降本8.23元,年降本6000万元;培训项目140余名学员课题研究产生的效益可达2亿余元。 

    (2) 校企合作深化:带动科研服务与协同攻关持续开展

    校企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促进了学校指导教师深入钢铁企业,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其他技术难题。近五年在开展培训的企业中,学校任课教师、指导老师累计签署技术服务协议累计98项,合同金额达到7500余万元。学员深入解决技术难题220余项,取得了省部级成果5项,集团级35项,申请专利270余项,发表论文110余篇。

    (3) 高校推广辐射:形成教学改革经验的全国示范效应

    以解决企业级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钢铁行业卓越工程师跨学科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教学改革经验,在冶金学科和全国专业性会议上作10余次报告,如在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等举办的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上作报告,扩大学校影响力。吸引20余所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专程前来借鉴学习,产生了显著的示范应用效果。


    (4) 社会影响拓展:树立工程教育改革的宣传典范

    本项目团体取得的成绩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关注,团队成员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多次被新华网、工人日报、中国冶金报等多家媒体、公众号报道。相关材料在教育部简报广泛宣传。团队带头人毛新平院士荣登《MAIGOO人物》。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