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本成果已在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专业《工程燃烧学》课程中进行了实施应用,通过本成果的应用,学生对于《工程燃烧学》的学习兴趣提升较大,教学评价较好,其总评分数名列前茅,2019年-2020年度、2020年-2021年度、2021年-2022年度学生评价在本专业总课程数中名列前2%。
项目研究过程中,针对《工程燃烧学》课程完成的教学改革项目及其它教学活动如下:
2019年,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微课及现代计算技术用于《工程燃烧学》教学的探索”
2021年,教学改革项目“基于OBE理念的《工程燃烧学》创新人才教学体系探索”
2021年,《工程燃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2022年,《工程燃烧学》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本成果的推广应用增强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科研的能力,激发了学生进行创新研究的热情,在成果推广后指导学生进行创新竞赛后所获得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励如下:
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冶金类优秀教材(二等奖)、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材出版奖,《工程燃烧学》教材已推广至哈尔滨工程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作为能源与动力专业的专业课教材。
北京科技大学摇篮杯优秀指导教师
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北京市三等奖)
“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青聚奇思”黑科技专项赛(北京市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本成果在《工程燃烧学》课程作为主要应用对象的同时,对于其他工程类课程如《工程流体力学》、《能源工程管理》等课程同样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其“教学-实践-科研-思政”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工程类课程的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均具有很好的促进意义。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一批重大战略正在加紧实施中,对于传统工科院校来讲,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足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实践-科研”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则可以在学生接受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其实践能力及对于知识应用的具体认识,使其成为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综合处理事务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