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人才培养始于20世纪80年代,柯俊院士1984年招收了第一届科技史方向的研究生,1990年、1996年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在历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第四轮、第五轮均获A+201412月,学校成立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成为科学技术史学科依托的平台。20176月和20222月,科学技术史学科连续两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根据《北京科技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科学技术史学科秉承文化强国、科技兴邦理念,弘扬团结、传承、开放、奋进精神,推动文理交叉融合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积极构建科学技术史一流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实施科学格物计划、历史鉴世行动、文化润心工程,通过高水平科研实践育人,提高国际化水平,形成北科学派精品小众学科人才培养特色、文理融合、科教协同的育人模式和科学文化传承创新的思政教育新思路,培养出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高质量、重实践、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近十年来,科学技术史学科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一流课程、视频公开课1项,北京市三好学生6人、优秀毕业生8人。研究生获得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北京高校红色“1+1”活动三等奖、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冠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荣誉。培养了国内数量最多的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方向博士生,多数毕业生成为考古文博、科普行业的业务骨干。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人才培养方面名列全国第一,担负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标杆的作用,支撑国家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引领国内同行学科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

实施思路.png


实施思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