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

该成果围绕钢铁行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战略目标,依托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率先开展了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汇聚国内外行业的各种创新要素,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针对行业转型动态发展对高端工程人才的需求,从课程培养交叉化培养路径多样化学术工程融合化创新能力持续化等方面实施改革,以培养具有厚基础,宽视野,兼具学术性和工程性的高端人才为核心目标,建立了学科与学科、高校与企业、国内与国外等多维立体交叉的人才培养网络,推进协同体间的深度合作,逐步形成可持续的高端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1)满足了行业转型对高端复合型工程人才知识结构多样化的要求
钢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急需具有多学科背景,广阔知识结构的高端复合型工程人才,单一学科的背景已难以应对行业生产复杂性和转型升级多样性的要求。因此,项目组根据这一需求变化,率先新增了钢铁智能制造、绿色冶金(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等新的方向,形成以冶金、材料一流学科为牵引,机械、信息,自动化,环境等相关专业交叉的学科群,结合课题研究需要,跨专业选修相关专业的课程,为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构建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形成以主学科为核心的新工科复合知识底座。
(2)解决了行业高端人才培养过程学术性和工程性并重的难题
以钢铁行业核心共性技术研发需求为牵引,把企业“请进来”,组建高校多学科学术导师和企业院所工程导师的指导团队,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在基础研究中深化认识,另辟蹊径,把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有机结合,成果直接应用在生产实际,提升学生科研创新的获得感,深化学生对学术指引和工程应用相辅相成的关系,使他们既具备扎实基础兼具工程实践的工程类科技高端人才。
(3)改变了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分割的困境
设置了协同体内的专项高端人才培养计划,立足多个校企合作平台,直接为企业人才培养和建设服务,为联合攻关产业难题服务。人才培养的过程就是科研攻关的过程,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统一,将学生学习与未来就业相统一,将创新要素和成果同步转移,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基础,也实现了高校服务行业的能力持续进步,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