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创新点

1.理念创新:创立了“素质先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重知识轻素养的积弊,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范式转型,重构了“素质先导”的育人理念,重塑了创新人才成长的能力根基。将素养养成从课堂说教,转变为在分层、分段的项目实践中主动建构与内生。确立了“知识为素养服务”的新知识观,通过对前沿知识的“溯源”与“转化”,重构了知识供给模式,将大学一流学科知识从静态结论还原为展现科学思想与方法的动态探究过程,实现从知识考核向素养增值的根本转变,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受到《人民日报》、《中国科学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肯定。


2.模式创新:探索了“体系贯通”的大中小学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新模式

依托三个学科互补的国家级科普基地作为核心引擎实体,构建了一个持续运转的、贯通式的大中小学育人新体系,有效解决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问题。以课程改革为目标,建立了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领衔、大中小学教师协作配合的贯通式师资队伍。创新了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提供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专项经费支持,形成了一批优质的科普科创课程,创立了北科特色的“i科学”系列课后实践活动品牌,显著提升了立德树人成效。学校作为唯一高校代表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部署会发言。


3.路径创新:形成了“科普科创协同”的实践育人路径

积极响应了国家关于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号召,将科技资源科普化与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形成了高校与基础教育阶段有机衔接、科普科创协同育人路径。发挥学校“新工科”学科优势,挖掘和转化科技资源为育人资源,实现了人才培养从课内知识到课外实践,从线下学习到线上资源拓展,从单一学科课程到交叉综合项目深化的内容协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常态化、制度化的“钢铁脊梁向未来”科普创新论坛搭建了大中小学交流平台,为协同育人提供了稳定的交流机制和共识基础,形成育人合力。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