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创新点

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几个关键的创新点,这些创新为材料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方法。

1、创建了“四位一体、培根铸魂”的人才培养思政体系,一流党建育一流人才。

以党建引领为内核,将“思政+科研+实践+文化”融入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全过程,打造“四位一体、培根铸魂”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材料名师讲座、追这样的星、材料铸魂·微党课等品牌活动,培养学生养成“格物致知、笃行致远”科学态度和“崇尚实践、学风严谨”治学精神。把教师党支部建在研究室,学生党支部建到党团班,组建师生联合党支部,搭建青年教师领航工作站、青年团工委和关工委等,涵养师生思政素养,将思政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2、提出了“CCQ”育人模式,创立多元化、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评价机制。

创新提出材料学科研究生培养“CCQ”育人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途径系数、指标系数、评价参数及参数认可度,开发了综合评价函数的计算模型,确立全新的育人理念。该模式摒弃传统的课堂灌输式学习方法,转而采用创新实践的启发式研究,鼓励引导学生进车间、搞创新、做实践,掌握社会需要和未来材料科学新理念和新方法,推动人才技术双转移,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优秀领导力和创造力的高层次人才。同时,率先提出具备同行竞争力、人才吸引力、科研成果绩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20个综合评价指标参数,形成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多元化、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评价体系。这些参数可以更好准确评价和研究改进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评价,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有效依据。

3、打造了大学研究院、大平台、大团队、产学研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率先成立大学研究院,以“大先生”引领,组建大团队,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形成师生合力,参与到重大工程项目和行业产业发展“瓶颈”难题的科学研究、创新实践中,产出国家“大成果”。通过采用研究生+校内导师+企业导师+海外导师的“一生多师、多方协作”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海内外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实践能力强、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材料产业高素质人才。

总之,“CCQ”育人模式独特创新。通过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和校地企产学研协作等多方融合,打破传统教育局限性,打造多元化、多维度育人体系和评价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