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应用情况及辐射效应
本课程采取线上慕课和线下实体课堂结合的形式。线上慕课作为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的优势,自诞生以来便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慕课的成果应用与辐射效应比较显著。
从成果应用来看,本课程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慕课资源纳入教学体系,一方面,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补充素材,提供了优质师资教学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博士研究生在课前通过慕课平台自主学习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完成相应的线上测试与作业,在课堂上教师则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集中解答与深入讨论,组织小组辩论等活动,像围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环保政策中的实践成效”展开辩论,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同时,对于一些因特殊原因无法正常参与线下课程的博士研究生,慕课为他们提供了灵活的学习途径,保障了学习的连贯性。本校博士研究生对于本课程的教学予以高度评价和认可,评教成绩均在98分以上。
从成果应用来看,课程的辐射效应也十分明显。我校是该课程在全国唯一一所以教材编写组专家为主要授课教师的高校。中国大学MOOC慕课网络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2万余人参与该课程的学习,课程教学评价为4.9分,位列同名课程的第一名,正在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博士研究生思政品牌课。
本课程慕课平台吸引了身处偏远地区的高校学生,以及国际上渴望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学习者,打破了地域、院校资源差异带来的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深入学习这门课程。在学术交流层面,促进了国内外学者、学生围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展开讨论与交流,使得不同文化背景、学术背景的人能够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社会现象中的应用,例如,在应对全球性气候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实践意义等话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拓宽了学术研究视野。在人才培养领域,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深入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关系的人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