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应用情况及辐射效应
(一)人才培养成效:行业语言服务特色显著,实现高质量就业
近五年毕业生291人,就业率近100%,国企、三资企业及政府科研部门高质量就业率72.29%;近三年翻译专业资格考试过级率三级 42%、二级 1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级20%、二级11%)。学生参与行业方案项目20项,获省部级以上专业竞赛奖项42项,如承担《氢冶金初探》(“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立项项目)、《可持续材料科学——环境冶金学》、《钢铁技术年鉴》等行业领域前沿学术专著翻译,助力钢铁工业先进技术“走出去”,参与《中国科协外事工作词汇手册》、《世界矿业发展报告(2022-2023)》编撰和资料整理项目、为中国科技馆提供展览翻译方案等。
(二)行业辐射能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社会影响力显著
1. 服务行业国际传播,为《大国钢铁》提供多语种翻译方案,助力钢铁思政品牌国际化;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中巴青年科技人文交流论坛,开展中外青年科技人文交流;承接团中央《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英译项目,为提升国家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北科智慧;完成中国科技馆石油工业展、数学展翻译方案,提升科普文化国际传播力。
2. 助力企业“走出去”:为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完成7项国家标准翻译审定方案,推动钢铁行业标准国际化;为中车株机公司提供德中翻译服务80余万字,助力企业开拓欧洲市场。
3. 智库建设贡献:建设“中东欧人文研究小组”“德国钢铁行业资讯”公众号,累计发文超百篇,为行业区域国别研究提供语言解决方案支撑。
(三)教育推广影响:经验获全国认可,形成示范效应
1. 院校推广:入选“语言服务教育特色院校”名录;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论坛”“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等高级别会议介绍北科经验,累计影响数万人;举办“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暨行业国际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高层论坛”,多家媒体报道。
2. 资源共享:教学案例入选《首届MTI教学案例大赛作品集》全国推广;举办“智译未来:GenAI时代翻译技术革新”公益直播,分享教学经验,吸引千余人观看;多个讲座上线超星图书馆,服务人文知识传播。
3. 资质认可:建设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3项;获聘中国科技馆“专家服务团队”;为联合国环境署、商务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等提供语言服务,出版译著达数百万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