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自2007年批准设立以来,为我国对外开放与全球化战略培养大批人才,但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全球格局重塑,传统MTI培养体系与语言服务行业出现结构性不适配,后者向“技术赋能、场景细分、高效协同”快速迭代,前者更新滞后,导致毕业生难以快速适配岗位要求,同时,“重通用语言能力、轻行业专业适配”的同质化倾向,也导致毕业生在语言服务市场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本成果基于扎根北科办外语的“十三五”“十四五”丰富实践,针对MTI人才培养目标、赋能路径与能力塑造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间的错位,以需求为导向,聚焦特色发展,深度融合学校在行业领域的强势学科资源,突破文科院校翻译培养范式,构建了以“语言服务”为核心、“数智赋能”为引擎、“行业实践”为基石、“科技外宣力”为指向的创新培养体系,系统破解结构性矛盾,重塑行业高校MTI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

成果通过构建“语言为基、行业为用、全球为场、数智为翼、思政为魂”的“五位一体”双轨课程体系,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实践创新平台,开展立足行业的北科特色国际化培养,形成了工科行业高校“三融五维”(“学科融合、产教融合、数智融合”“专业发展+交叉培养+思政贯穿+国际拓展+实践创新”)的MTI创新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两大问题:

(1)如何破解MTI人才供给与语言服务行业迭代要求的错位,重塑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

(2)如何弥补MTI差异化竞争力不足,构建工科行业高校在战略领域翻译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性?

成果依托2项校级研究生教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历经十余年建设与实践检验,成效显著:

获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工作室(2018)、“语言服务教育特色院校”(2024),外语“教学之星”总决赛特等奖(2023)、MTI教学案例大赛二等奖(2024),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021)、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2024)、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2022)等。在全国200个参评学位点中,“思政教育特色与成效”居12位,“学习质量”与“师资队伍质量(师德师风情况)”居22位,“培养方案与特色”与“获得职(执)业资格证书情况”居31位,表现亮眼。

   近五年毕业生291人,就业率近100%,国企、三资、科教及政府部门高质量就业率72.29%。学生省部级以上专业竞赛获奖42项。近三年翻译专业资格考试过级率(三级42%、二级1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级20%,二级1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