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以“需求导向、特色发展”为指导理念,以“行业语言解决方案提供者”为培养定位,“三融”筑基、“五维”破局:

“三融”对接语言服务行业迭代需求,重构行业高校MTI培养特色理念。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与校优势工科行业需求深度捆绑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助力“外语+工科”复合培养;产教资源融合,依托工科行业特色实践基地、校企双导师制,建立行业语言服务需求导向的实践育人机制;数智思维融合,技术赋能翻译人才培养。

“五维”优化人才培养路径,重塑行业高校MTI人才核心竞争力。“专业发展”保障语言和文化本地化能力;“交叉培养”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思政贯穿”强化用专业讲好行业故事的使命意识;“国际拓展”提升国家战略领域国际传播能力;“实践创新”增强职业胜任力。

          具体实施路径:

(一)目标导向、创新驱动,打造“五位一体”的行业高校翻译专业学位课程体系

第一、二课堂协同育人,创建“语言为基、行业为用、全球为场、数智为翼、思政为魂”五位一体的“双轨”课程体系。第一课堂通过四跨合作、本硕贯通课程改革等方式,增设“工科通识”“智能语言服务”“国际传播力”等多系列课程,打造“外语+跨学科+国际传播+语言数据+思政”五阶融合课程体系。第二课堂通过党政联动打造“钢铁语翼”思政品牌、跨国共建常态化国际实践平台、校企共建行业翻译实训基地、打造AI赋能翻译品牌活动。

(二)行业导向、技术赋能,重塑工科高校翻译专业实践创新模式

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学校优势学科,开展校本特色垂直行业语料库、术语库、知识库建设,布局垂直领域语言模型开发;建设面向矿业、钢铁行业“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和人才培养的智能语言服务实践平台,开展集“智能翻译+译后编辑+管理”为一体的矿业文本处理、国际钢铁展会语言服务等实践教学;升级实习实践基地合作模式,联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发“翻译+工科”跨学科案例库,围绕“真题真做”设置行业语言解决方案专项项目:依托行业智库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国别与区域战略认知力。

(三)使命引领、资源整合,构建“讲好行业故事”的工科高校翻译人才国际化培养机制

整合“一院、一中心、一基地、一平台”的行业特色资源,展开“立足行业、面向世界”的MTI国际化培养:打造“文化+行业+国际传播”课程矩阵,开设“中国思想语言源承”“大国钢铁”“AI赋能的翻译与国际传播”等课程,提升学生在矿业、钢铁等行业领域语言解决方案设计的国际文化适配力;打造与巴斯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间的跨国MTI校际沙龙等常态化对外交流机制,助力学生掌握国际语言服务前沿,锻炼全球化市场的融入力;有组织海外实习实践拓宽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准确传递中国企业责任、传统制造业升级等行业故事的科技外宣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