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完成人情况

(1)杨子,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现任党政职务:院长;现从事工作及专长:外语教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主要奖励:

2021,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5、2021、2020、2016,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3,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

主要贡献:

顶层设计规划英、日、德三语种翻译专业(MTI)学位点建设,主持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主持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行业高校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与课程体系创新”,牵头开展学位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指导培养方案优化修订、第二课堂活动推进、海外联合培养院校拓展、常态化国际交流,以及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负责学位点师资培养和跨学科团队组建。

(2)梁雅梦,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现从事工作及专长:话语分析、理论语言学;

主要奖励:

北京科技大学第2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25)

主要贡献:

担任MTI(英语)负责人期间,对接北京策马翻译有限公司、北京悦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头部语言服务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精准匹配。

与冶金标准信息研究院、中国科技馆展览设计中心、中国科协、北京悦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诚意盈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开展合作,引入行业真实项目,提升学生的实战翻译能力。

与英国巴斯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埃塞克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等学校开展学生沙龙、学术交流、联合培养项目等,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能力。

(3)闫雪莲,北京科技大学讲师,MTI负责人,现从事工作及专长:翻译教学与实践;

主要奖励:

2025,北京科技大学第2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等特奖

2025,第三届全国翻译技术大赛翻译技术决赛优秀奖

2024,首届MTI教学案例大赛二等奖

2024,“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北京赛区英语组银奖和铜奖指导教师

主要贡献

参与MTI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案例开发、技术教学方法创新及实习实践体系搭建等关键工作,推动成果在MTI教学中获得实际应用。 1. 积极推动AI赋能的MTI教育,牵头开设新课《AI赋能的翻译与国际传播》,推动教学与前沿技术、国际传播需求深度融合。2.教学案例入选《首届MTI教学案例大赛作品集》,作为教学典型在全国推广。3.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翻译技术大赛等赛事,提升学生翻译实践与技术应用能力。 4. 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促成学校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单位签署实习实践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真实翻译场景。5.开发行业思政教学案例,助力“行业语言解决方案”培养理念落地。

(4)赵志毅,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现从事工作及专长:材料加工工程;

主要奖励:

育人为本、双核驱动(2023年国家级二等奖;2022年省部级特等奖);

2021,《大国钢铁》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教育部;

2021,《北京科技大学-艾默生智能制造工程实践基地》“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19,《宝钢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

主要贡献:

1. 主持完成《MTI工科通识课》课程大纲、教学日历等课程建设;

2. 主讲《MTI工科通识课》4届学生;

3. 主持《大国钢铁》课程大纲、教学日历等课程建设;

4. 参与《大国钢铁》多语种课程建设指导MTI团队成员开发行业思政多语种案例,为 MTI行业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提供支撑;

5. 参与MTI培养方案修订,结合“北京科技大学-艾默生智能制造工程实践基地”校企合作经验,推动产教融合落地。

(5)王书玮,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现任党政职务:日语系主任,现从事工作及专长:日语语言文学;

主要奖励:

2024,北京市教书育人先锋

2023,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

2023,全国第五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育人案例一等奖

2022,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

2022,外研社杯全国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优秀奖

2019~2023,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三等奖

2019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生论文指导教师奖

主要贡献:

1.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与带领日语教师团队对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及培养模式进行规划。 2.在《国标》《指南》的指导下挖掘我校日语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可借力的“北京地区”以及我校“理工科高校”优势。

3.带领日语中外教学团队建设慕课课程、课程知识图谱、“科技日语”虚拟教研室、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推动多项教改、各类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教材的建设。

 (6)李微,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现任党政职务:德语系主任,现从事工作及专长:国别区域研究、德国外交;

主要奖励:

2024,CATTI杯全国翻译大赛复赛德语组笔译三等奖指导教师

2024,“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北京赛区德语组银奖和铜奖指导教师

主要贡献:

1. 承担MTI核心课程“非文学翻译”“理解当代中国高级汉德笔译”教学任务;以“非文学翻译”课程为依托,获批 2021-2022年度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

 2. 作为德语MTI负责人,带领德语系MTI工作团队完善培养方案,构建以科技翻译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牵头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材建设重点项目“德汉科技笔译”,该教材出版后将成为近二十年内国内唯一一本德语科技笔译教程,填补领域空白。

3. 依托教育部矿业与钢铁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平台,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项目“德语国家及塞尔维亚国别区域钢铁行业技术咨询及人文交流服务机制研究”;在项目框架下,以MTI师生为核心成立“北科德语翻译工作坊”,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专业语言服务。

 4. 带领德语MTI师生团队完成多项高规格翻译任务(近百万字),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行业服务能力将科研与翻译成果通过工作坊形式转化为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参与译著撰写与审校,实现 “教研相长”,提升教学实效。

 (7)孟涛,北京科技大学讲师,现任党政职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现从事工作及专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奖励:

2015,北京市“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

2018,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2019,全国钢铁行业“优秀共青团干部”;

主要贡献:

   在学校“钢筋铁骨”特色育人模式背景下,组织构建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钢铁语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开展根植“钢铁信念”行动,强化思想引领;开展淬炼“钢铁意志”行动,扎实日常思政;开展锻造“钢铁脊梁”行动,加强实践育人;开展汇聚“钢铁力量”行动,推动事业发展。实施“钢铁语翼·语路红心”学生党员实践教育计划。以语言为桥梁,以红色精神为内核,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学习,引导党员在行动中感悟初心使命,在实践中锤炼党性修养,为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注入红色力量。组织实施“语通四方 职引未来”外语职享汇·云选、云聘、拓岗、职达四项行动,助力MTI研究生就业指导与行业对接,提升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访企拓岗”工作思路,主要围绕“四个一”模式按梯度有序开展。系所联动共同筹备AI人工智能大模型+外语的文化创意比赛,在AI人工智能环境下,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依托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银杏心语”,开展“心语守护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