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教学论文首页

篇 目 总 览

 

[1] 朱婧,明春英,郑连存. 基于研究型教学理念的数学建模和最优化课程建设. 大学数学,2014,30(1):143-147.

[2] 刘秀芹,马亮,李娜. 案例教学在《应用随机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 大学数学,2015,31(2),101-105.

[3] 陈学慧,赵鲁涛,张志刚. 案例式中心极限定理教学研究. 大学数学,2015,31(2):114-118.

[4] 苏永美. 第一型线面积分的研究型教学方案探析. 大学数学,2015,31(6):110-115.

[5] 陈学慧,朱婧,王荣明. 概率公式教学研究与应用探索. 大学数学,2016,32(3):86-89.

[6] 朱婧,申亚男,张志刚. 数学模型“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教学实践. 大学数学,2019,35(6):27-31.

[7] 刘秀芹,赵金玲,李娜. 随机过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案例初探. 大学数学,2020,36(5):28-32.

[8] 苏永美,刘白羽,范玉妹. 高等数学在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大学数学,2021,37(1):22-26.

[9] 朱婧,陈学慧,司新辉. 疫情背景下微积分“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大学数学,2021,37(1):33-38.

[10] 陈学慧,李娜,赵鲁涛. 将思政元素融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金课”建设与实践. 大学数学,2021,37(3):30-35.

[11] 赵东红,魏海瑞,刘林. 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初探. 大学数学,2021,37(3):46-52.

[12] 李娜,刘白羽,张林桐. 微分几何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可展曲面》为例. 大学数学,2021,37(4):96-100.

[13] 陈艳萍. 柯西积分高阶导数公式的一个注记. 大学数学,2021,37(6):78-81.

[14] 赵志红,傅双双,苏永美. 零点定理教学研究与设计. 大学数学,2021,37(6):110-116.

[15] 苏永美,刘白羽,范玉妹. 探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微分几何伪球面为例. 大学数学,2022,38(2):27-32.

[16] 臧鸿雁,刘林,张志刚.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案例研究. 大学数学,2022,38(2):39-44.

[17] 刘秀芹,李娜,张志刚. 马氏链平稳分布应用案例的教学设计. 大学数学,2022,38(2):98-103.

[18] 赵东红,魏海瑞,刘宇. “一流本科课程”背景下线性代数案例启发教学的探索. 大学数学,2023,38(3):53-60.

[19] 李博通,刘白羽,范玉妹. 微分方程教学设计探索——以“欧拉-拉格朗日方程”为例. 大学数学,2023,39(1):94-101.

[20] 刘白羽,范玉妹. 数学教学竞赛中的教学设计——以微分几何课程中的等周不等式为例. 大学数学,2023,39(1):107-111.

[21] 赵金玲,苏永美,丁军. 工科数学分析教学中“工科应用课堂模块”探索. 大学数学,2023,39(2):15-20.

[22] 张志刚,刘秀芹,陈萱. 基于全期望公式的随机红包算法分析. 大学数学,2023,39(5):45-54.

[23] 张志刚,范玉妹,苏永美. 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服务一流本科教学. 高等理科教育,2022,8:67-74.

[24] 朱婧,司新辉. 基于雨课堂的微积分线上教学设计与实践. 中国冶金教育,2021,2:43-45.

[25] 许元振,房义,孙思荣,朱婧. 基于多重搜索算法的高压油管压力控制策略.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20,9(4):55-63.

[26] 朱婧,张志刚,胡志兴. 公共数学课程多层次教学研究与实践. 中国冶金教育,2018(5):1-4.

[27] 朱婧,陈学慧,张志刚.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数学能力培养的探索. 高教学刊,2018,(6):80-82.

[28] 王荣明,陈学慧,牛珩,范玉妹. 科教融合理念下的创新人才培养. 中国高等教育,2018,5:49-51.

[29] 陈学慧,赵鲁涛,王洪桥,杨盼. MOOC类课程影音制作方法研究. 中国大学教学,2014,8:69-72.

[30] 刘白羽. 四顶点定理的物理意义. 高师理科学刊,2022,42(9):8-10,14.

[31] 邱红梅,徐美. 物理类专业的天文学教育教学实践. 高等理科教育,2018,06:119-125.

[32] 谢子昂,张师平,陈森,裴艺丽,李莉,邱红梅,赵雪丹,王云良,吴平. 大学物理实验课反溯教学方法研究. 物理与工程,2023,33(04):107-120.

[33] 李莉,张师平,裴艺丽,谢子昂,陈森,吴平. 基于反溯教学法的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物理与工程,2023,33(04):85-94.

[34] 张烨,张师平,牟天钰,陈可,刘兴国,裴艺丽,吴平. 用平面声波方式实现颗粒悬浮的理论讨论. 物理与工程,2022,32(02):114-121.

[35] 张师平,吴平,闫丹,裴艺丽,李莉. 将LED光谱测量引入大学物理实验. 物理与工程,2021,31 (01):104-108.

[36] 谢子昂,吴平,张师平,李莉,裴艺丽.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引入大学物理课堂教育浅析. 物理与工程,2021,31(02): 93-99.

[37] 李莉,裴艺丽,张师平,陈森,邱红梅,吴平. 新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调研与改革实践. 物理与工程,2021,31(06):174-182.

[38] 张师平,裴艺丽,李莉,谢子昂,吴平. 大学物理实验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物理与工程,2021,31(Z1):9-13.

[39] 张师平,吴平,闫丹,牟天钰,裴艺丽,谢子昂,李莉. 将拉曼光谱技术引入大学物理课堂教育的浅析. 物理与工程,2020,30(05):82-86.

[40] 王亮,张师平,王天放,吴平,王荣明. 半导体物理实验课程的调研与分析. 物理与工程,2019,29(S1):26-29+33.

[41] 徐美. 对普朗克公式的再认识. 物理与工程,2018,28(1):62-65.

[42] 亓东林,鲍祎楠,张师平,裴艺丽,王荣明,吴平. 基于大数据分析思路的油滴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物理与工程,2018,28(06):91-94+99.

[43] 裴艺丽,张师平,李亚男,陈 森,吴 平. 用四探针平台测量热电材料塞贝克系数的实验探索. 物理与工程,2017,27:1077-109.

[44] 邱红梅,徐美,刘丽华. 促进大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手段——天文学知识的渗透. 物理与工程,2017,06:100-103.

[45] 任新宇,张师平,刘阳,王晓伟,吴平. 用ZnO薄膜仿真研究皮肤对不同热特性材料的触觉热响应. 物理与工程,2017,27(04):79-83.

[46] 吴平,张师平,李莉,陈森. 信息化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物理与工程,2016,26(05):22-26.

[47] 张师平,吴平,赵雪丹,陈森. 以本科生科技创新和物理实验竞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物理与工程,2016,26(S1):213-215.

[48] 王维扬,张黎莉,孙明明,吴平. 关于可调压缩比斯特林热机的物理演示实验. 物理与工程,2015,25:41-44.

[49] 吴平,陈森,张师平. “现代物理实验”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与实践. 物理与工程,2014,24(03):14-17.

[50] 徐美. 不改初心 方得始终. 物理与工程,2014,24(5):24-26.

[51] 张师平,闫丹,杨金光,李莉,徐美,陈森,吴平. 高速相机在弹簧振子实验中的应用. 物理与工程,2014,S1:131-133.

[52] 邱红梅,秦吉红,徐美,刘丽华. 碰撞问题中的动量和角动量守恒辨析. 大学物理,2023,10:6-9.

[53] 秦吉红,邱红梅,梁颖. 大学物理中关于驻波教学的一些体会. 大学物理,2020,08:7-10.

[54] 关舒月,张明,张师平,吴平.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的布朗运动. 大学物理,2019,38(06):48-54+59.

[55] 徐美. 几个典型的数学物理方程的物理解读. 物理通报,2017,35(6):33-35.

[56] 牟天钰,裴艺丽,张师平,陈可,张烨,刘兴国,吴平. 平面相控阵下微小固体的超声波悬浮与移动. 物理实验,2022,42(10):1-6.

[57] 陈森,吴平,张师平,赵雪丹,黄妙逢,孙明明,赵雨霄. 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学生实验成绩量化评价. 物理实验,2017,37(03):37-40+47.


 


论 文 首 页


[1] 朱婧,明春英,郑连存. 基于研究型教学理念的数学建模和最优化课程建设. 大学数学,201430(1)143-147.




[2] 刘秀芹,马亮,李娜. 案例教学在《应用随机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 大学数学,201531(2)101-105.




[3] 陈学慧,赵鲁涛,张志刚. 案例式中心极限定理教学研究. 大学数学,201531(2)114-118.




[4] 苏永美. 第一型线面积分的研究型教学方案探析. 大学数学201531(6)110-115.




[5] 陈学慧,朱婧,王荣明. 概率公式教学研究与应用探索. 大学数学,201632(3)86-89.




[6] 朱婧,申亚男,张志刚. 数学模型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教学实践. 大学数学,201935(6)27-31.




[7] 刘秀芹,赵金玲,李娜. 随机过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案例初探. 大学数学,202036(5)28-32.




[8] 苏永美,刘白羽,范玉妹. 高等数学在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大学数学,202137(1)22-26.




[9] 朱婧,陈学慧,司新辉. 疫情背景下微积分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大学数学,202137(1)33-38.




[10] 陈学慧,李娜,赵鲁涛. 将思政元素融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金课建设与实践. 大学数学,202137(3)30-35.




[11] 赵东红,魏海瑞,刘林. 大学数学公共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初探. 大学数学,202137(3)46-52.




[12] 李娜,刘白羽,张林桐. 微分几何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可展曲面》为例. 大学数学,202137(4)96-100.




[13] 陈艳萍. 柯西积分高阶导数公式的一个注记. 大学数学,202137(6)78-81.




[14] 赵志红,傅双双,苏永美. 零点定理教学研究与设计. 大学数学,202137(6)110-116.




[15] 苏永美,刘白羽,范玉妹. 探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微分几何伪球面为例. 大学数学,202238(2)27-32.




[16] 臧鸿雁,刘林,张志刚.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案例研究. 大学数学,202238(2)39-44.




[17] 刘秀芹,李娜,张志刚. 马氏链平稳分布应用案例的教学设计. 大学数学,202238(2)98-103.




[18] 赵东红,魏海瑞,刘宇. “一流本科课程”背景下线性代数案例启发教学的探索. 大学数学,202338(3)53-60.




[19] 李博通,刘白羽,范玉妹. 微分方程教学设计探索——欧拉-拉格朗日方程为例. 大学数学,202339(1)94-101.




[20] 刘白羽,范玉妹. 数学教学竞赛中的教学设计——以微分几何课程中的等周不等式为例. 大学数学,202339(1)107-111.




[21] 赵金玲,苏永美,丁军. 工科数学分析教学中工科应用课堂模块”探索. 大学数学,202339(2)15-20.




[22] 张志刚,刘秀芹,陈萱. 基于全期望公式的随机红包算法分析. 大学数学,202339(5)45-54.




[23] 张志刚,范玉妹,苏永美. 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服务一流本科教学. 高等理科教育,2022867-74.




[24] 朱婧,司新辉. 基于雨课堂的微积分线上教学设计与实践. 中国冶金教育,2021243-45.




[25] 许元振,房义,孙思荣,朱婧. 基于多重搜索算法的高压油管压力控制策略.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209(4)55-63.




[26] 朱婧,张志刚,胡志兴. 公共数学课程多层次教学研究与实践. 中国冶金教育,2018(5)1-4.




[27] 朱婧,陈学慧,张志刚.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数学能力培养的探索. 高教学刊,2018(6)80-82.




[28] 王荣明,陈学慧,牛珩,范玉妹. 科教融合理念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国高等教育,2018549-51.




[29] 陈学慧,赵鲁涛,王洪桥,杨盼. MOOC类课程影音制作方法研究. 中国大学教学,2014869-72.




[30] 刘白羽. 四顶点定理的物理意义. 高师理科学刊,202242(9)8-1014.




[31] 邱红梅,徐美. 物理类专业的天文学教育教学实践. 高等理科教育,201806119-125.




[32] 谢子昂,张师平,陈森,裴艺丽,李莉,邱红梅,赵雪丹,王云良,吴平. 大学物理实验课反溯教学方法研究. 物理与工程,202333(04)107-120.




[33] 李莉,张师平,裴艺丽,谢子昂,陈森,吴平. 基于反溯教学法的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物理与工程,202333(04)85-94.




[34] 张烨,张师平,牟天钰,陈可,刘兴国,裴艺丽,吴平. 用平面声波方式实现颗粒悬浮的理论讨论. 物理与工程,202232(02)114-121.




[35] 张师平,吴平,闫丹,裴艺丽,李莉. LED光谱测量引入大学物理实验. 物理与工程,202131 (01)104-108.




[36] 谢子昂,吴平,张师平,李莉,裴艺丽.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引入大学物理课堂教育浅析. 物理与工程,202131(02)93-99.




[37] 李莉,裴艺丽,张师平,陈森,邱红梅,吴平. 新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调研与改革实践. 物理与工程,202131(06)174-182.




[38] 张师平,裴艺丽,李莉,谢子昂,吴平. 大学物理实验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物理与工程,202131(Z1)9-13.




[39] 张师平,吴平,闫丹,牟天钰,裴艺丽,谢子昂,李莉. 将拉曼光谱技术引入大学物理课堂教育的浅析. 物理与工程,202030(05)82-86.




[40] 王亮,张师平,王天放,吴平,王荣明. 半导体物理实验课程的调研与分析. 物理与工程,201929(S1)26-29+33.




[41] 徐美. 对普朗克公式的再认识. 物理与工程,201828(1)62-65.




[42] 亓东林,鲍祎楠,张师平,裴艺丽,王荣明,吴平. 基于大数据分析思路的油滴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物理与工程,201828(06)91-94+99.




[43] 裴艺丽,张师平,李亚男,陈 森,吴 平. 用四探针平台测量热电材料塞贝克系数的实验探索. 物理与工程,2017271077-109.




[44] 邱红梅,徐美,刘丽华. 促进大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手段——天文学知识的渗透. 物理与工程,201706100-103.




[45] 任新宇,张师平,刘阳,王晓伟,吴平. ZnO薄膜仿真研究皮肤对不同热特性材料的触觉热响应. 物理与工程,201727(04)79-83.




[46] 吴平,张师平,李莉,陈森. 信息化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物理与工程,201626(05)22-26.




[47] 张师平,吴平,赵雪丹,陈森. 以本科生科技创新和物理实验竞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物理与工程,201626(S1)213-215.




[48] 王维扬,张黎莉,孙明明,吴平. 关于可调压缩比斯特林热机的物理演示实验. 物理与工程,20152541-44.




[49] 吴平,陈森,张师平. “现代物理实验”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与实践. 物理与工程,201424(03)14-17.




[50] 徐美. 不改初心 方得始终. 物理与工程,201424(5)24-26.




[51] 张师平,闫丹,杨金光,李莉,徐美,陈森,吴平. 高速相机在弹簧振子实验中的应用. 物理与工程,2014S1131-133.




[52] 邱红梅,秦吉红,徐美,刘丽华. 碰撞问题中的动量和角动量守恒辨析. 大学物理,2023106-9.




[53] 秦吉红,邱红梅,梁颖. 大学物理中关于驻波教学的一些体会. 大学物理,2020087-10.




[54] 关舒月,张明,张师平,吴平.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的布朗运动. 大学物理,201938(06)48-54+59.




[55] 徐美. 几个典型的数学物理方程的物理解读. 物理通报,201735(6)33-35.




[56] 牟天钰,裴艺丽,张师平,陈可,张烨,刘兴国,吴平. 平面相控阵下微小固体的超声波悬浮与移动. 物理实验,202242(10)1-6.




[57] 陈森,吴平,张师平,赵雪丹,黄妙逢,孙明明,赵雨霄. 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学生实验成绩量化评价. 物理实验,201737(03)37-40+47.



1


 

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