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形成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着眼于“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的重大战略任务。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出具有扎实数理基础和交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自2007年起,我校率先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依托数理学科深厚的基础教学积淀和冶金、材料等学科雄厚的科研实力,创办理科试验班,汇聚一流学科的“大先生、大平台、大项目”,致力于培养数理基础扎实、交叉创新能力突出的拔尖人才。
本成果立足国家教育强国战略需求,积极响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号召,依托学校优势资源,构建“固本强基、尊重选择、全链贯通、理工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以下3方面重要意义:
(1) 强化数理基础培养,有力服务国家战略急需领域
通过系统加强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在计算机、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关键领域的数理支撑能力,为攻克前沿科技问题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奠定坚实根基。
(2) 推行个性化培养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贯彻因材施教理念,拓展学生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空间,打破传统整齐划一培养方式的局限,助力学生依据兴趣与优势实现多元化、高质量成长。
(3) 推动跨学科深度融合,系统构建贯通培养机制
打破院系和专业之间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课程、师资、科研平台等多维度资源整合,为构建交叉融合、贯穿培养的一体化育人环境提供体系保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