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应用情况及辐射效应


1全面覆盖能动学科研究生培养,依托“四个面向”为导引的多维度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了我国能源科技创新与流程工业绿色发展的人才培养高地

北科大已建立了覆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四个面向”导引的多维度培养模式和系列政策保障机制,并全面试点应用于能动学科研究生培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形成能动-数学等基础学科交叉和国际化培养范式,交叉学科培养研究生占比 60%,博士生100%具有国际学术交流经历;面向“经济主战场”,依托“一生一师”企业导师制度,形成研究生扎根现场工程训练长效机制,全部覆盖在校工程硕士研究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95%的博士生和80%的硕士生全面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国际合作等国家科研项目攻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创了传统工科院校医工结合人才培养新途径;半数以上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论文、专利、标准、软著等至少2类成果,并支撑获1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国家/行业标准,相关成果入选行业先进技术推荐目录,并应用于宝武、河钢等钢铁流程工业,服务北京2022冬奥会等重大赛事和京津冀绿色创新发展,产生显著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效益;研究生毕业生进入“四个面向”等新型战略产业的人数每年以25 %的速度增长,已成为流程工业碳中和等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2逐步拓展了本成果的内涵和在环境、机械等相关工科的适用性

本成果全面覆盖多届能动学科研究生,并在以“四个面向”的多维度培养模式、多元化导引体系、多学科融合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之后,与同类型具有行业/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等学科合作分享,进一步提升本成果的内涵。例如,目前环境工程学科研究生取得专利、软著、标准等除论文以外多元化学术成果的比例达30%;机械等学科加强了“北京市高等学校是研究教学示范中心”等多学科融合平台建设,已成为提高北京市相关高校研究生进行合作攻关与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


3以联合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为纽带深化了“四个面向”跨校园育人模式

以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依托,本学科与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首钢、河钢、航天工程等深入探讨了校企、校际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深化了“四个面向”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理念,进一步打造了“产学研”多方协同的大团队研究生培养模式。依托国家级项目参与跨校园培养的研究生人数每年以约10%的比例持续上升。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